近年来,作为“全球女性创业者教育赋能计划”在四川省唯一落地项目,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鱼凫企业家成长营”不仅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就业,更通过创新培育模式,推动创业能力从个体到产业集群的跃升。
“鱼凫企业家成长营”由成都市温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项目自2023年落地以来,已举办三期,培训创业者逾200人,创造直接就业岗位近2000个,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产值超4000万元。
该项目突破传统培训模式,聚焦“商业模式思维训练”,以经营为核心,而非传统管理的细节优化。引入一线企业家作为“领教”,围绕医药健康、绿色食品等温江区主导产业,推动创业者在理论认知、实践能力和生态构建三个维度共同发展。
“鱼凫企业家成长营”坚持“上课即实践”的理念,要求创业者带着企业真实案例和问题入营。项目聚焦创业者的实际需求,通过实战型课程设置,让每一次学习都成为一次对企业现状的系统性诊断与提升契机。这种“带案入营、以案促学”的设计,既解决了创业者“学习与工作脱节”的现实困扰,也提升了创业培训的落地性与有效性。
通过科学选才、精准施教,成长营不仅提升了企业主的经营能力和战略思维,还从另一个层面激活了温江区创业经济发展的潜力。
一期学员邬晶所在的文旅公司,在参训后成功拓展了长三角地区的花园经济,从独行到众行,她带领更多温江的园林、花卉及餐饮企业共同发展;三期学员王军则重新定义了养老机构的服务逻辑,将“客户认知建立”融入商业模式闭环,创新形成“公益获客—样板沉淀—政企联盟—服务变现”的路径;学员任清滔通过商业模式画布梳理电商平台运营逻辑,转向聚焦自身优势,优化多品牌矩阵建设,有效提升运营效率。
据了解,成长营学员结业18个月内,平均营收增长65%,利润率提升20%。每培训一名创业者,平均带动13个就业岗位。
成长营不仅是创业者的成长平台,更在推动“人—企—链—圈”的价值网络建设,与温江区三医创新中心、海峡两岸科技园等重点产业平台联动,构建“成长营—产业园—产业链”的立体孵化链条。
该项目计划到2050年培养创业主体10万人,通过教育资源、市场资源、政策资源的双向流动,推动形成全球化、开放性、协同化的创业孵化网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