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遂宁市河东新区行政审批局负责人以“办事员”身份进驻河东新区行政审批综合服务区窗口,现场体验企业注册登记、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等业务流程,实地发现并协调解决服务中的堵点问题,进一步推动制度优化和效率提升。
深入工作一线,既是为群众、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也是遂宁市河东新区聚焦“优作风、强能力、提速度”三个方面,实现从思想观念到行为方式,从能力素养到制度机制的全面升级,最终达到以效能“提速”推动发展“提质”的目的。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遂宁市河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5.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
力量下沉让作风实起来
近期,得益于侧分带开口,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的西次门终于得以正常通行。校区负责人连连点赞:“多部门一线协同,效率真是实打实!”
此前,西次门附近因侧分带未开口,导致人车通行不便。今年8月29日,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负责人提出在侧分带开口以保证正常通行。诉求提出当天,科教园区负责人便协调交警、市政等相关部门赴现场调研,仅用3天时间即确定开口位置和交通组织方案。
河东新区坚持工作在一线研究、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结合辖区特点,建立快查快处机制,实行“10分钟直插一线工作法”,做到现场核实、极速反馈、快速研判、当场处理。针对重难点工作,河东新区强化协作配合,组建工作专班,跨部门协同保障、协同审批、协同服务,构建“分工不分家,大事一起上”的实战模式;针对产权登记、资产盘活等46个历史遗留问题,实行“一案一策”制定解决方案,建立“滚动台账”清单化管理,推动问题高效解决。
同时,按照标准化、定量化、定时化、公开化工作要求,梳理部门、街道和社区履职事项、明晰权责界限,让各方责任更加清晰,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
河东新区基层干部张斌表示:“明确基层工作职责后,干部轻装上阵,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赋能提质让能力强起来
前不久,遂宁市河东新区第七期干部大讲堂在热烈的氛围中开讲。当天,聚焦“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主题,现场座无虚席,来自各部门、街道的干部们全神贯注,不时低头记录要点。
讲堂上,六位主讲人轮番登场,用鲜活案例“说话”,以数据对比“作答”。一个个曾经困扰基层的经济决策难题被搬上讲台,主讲人通过PPT展示、案例剖析等方式,将枯燥的制度条文转化为生动的工作指南。
杨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廖珊瑚说:“这就像拿到了经济决策的‘导航地图’,以后工作中少走弯路,更能精准发力了。”
过硬的能力是提升效率的根本保障。河东新区以培优干部提升战斗力为目标,创新推行“全员上台授课、县级领导打分、派驻单位旁听”机制,将其作为一场持续性的“赋能行动”。
河东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4年底起,河东新区定期举办“干部大讲堂”,组织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轮流授课,内容聚焦工作中的难点痛点,注重实践导向。每期授课结束后,还会对主讲人进行打分,将其作为后续评先评优、干部任用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此外,新区对干部履职情况实行积分制管理,结合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开展监督。截至目前,已发布工作通报11期,通报16个具体案例,通过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进一步将“认真履职”的干事理念,转化为干部“高效干事”的行动自觉。
流程再造让速度快起来
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河东新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冗余环节和证明材料,累计压减申报材料45项,压缩办理时限584天,整体压缩率达70%。优化审批环节58个,优化率65%,绘制标准化流程图234张。
服务做“乘法”,堵点做“除法”。依托政务服务窗口和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建立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服务“绿色通道”,提供全程代办、上门服务。在内部管理上,优化公文流转、会议组织和事项签批等流程,明确办理时限,坚决破除“中梗阻”,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
流程再造的背后是标准化建设。河东新区致力于制定清晰、透明、规范的办事指南和操作流程,制发系列文件,制定重大事项决策流程图,从制度层面保障工作效率的持续提升。
此外,考核问效也成为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推手。河东新区整合力量成立4个暗访督导组,分别聚焦工作作风、窗口服务、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开展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强化问责问效。
据统计,今年以来,河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审批服务办件11651件,即办率77%,群众满意率达99%。(欧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