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大力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在组织发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不断拓展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特色经验和显著成效的“五老”工作室。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成都市大邑县沙渠街道“五老”工作室的实践探索。
在成都市大邑县沙渠街道东岳社区“东岳花苑”集中安置小区,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沙渠街道关工委“五老”工作室。这支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队伍,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两条主线,在社区治理、乡村振兴、青少年关怀等领域发光发热,用“银发力量”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温暖篇章。
“东岳花苑”是大邑县规模最大的新型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居住着3303户、11320人。随着居民集中入住,社区管理难、群众需求满足难、角色转变难等问题接踵而至。2023年5月底,沙渠街道“五老”工作室应运而生,在沙渠街道关工委执行主任廖东明的带领下,工作室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成员们凝聚起乡贤前辈等各方力量,为社区治理与青少年服务筑牢组织根基。
在关爱青少年成长方面,工作室始终秉持“群众为先”的服务理念。2024年“暖冬行”慰问活动中,因联合账户法人更换导致资金冻结,工作室成员自发垫付慰问金,春节前为孩子送上关怀;今年初,成员分三组走访45户困境儿童,收集诉求;今年“六一”前夕,他们走访10所学校、幼儿园,争取街道办支持,为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送去节日礼物。“必须沉下去听孩子心声,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实做细。”廖东明的话道出了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心声。
助力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室的“五老”调解室成为重要力量。工作室联合“桑榆霞光”老党员工作室,组建由16名老党员、3名乡贤组成的调解队伍,创新“三个坚持”工作机制:“一门”受理诉求,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诉源治理服务团队”,开通“和合智解”e调解网上门户;“一次”处置矛盾,建立每周研判、快速响应机制,分片分类“派单”化解;“一步”确认结果。2023年,调解室成功处理纠纷36件,2024年处理纠纷19件,纠纷数量显著下降。
在移风易俗与社区服务中,工作室同样成效显著。12名老干部、老党员加入业主委员会或担任楼栋长,成立志愿小分队解决垃圾乱扔、物业费收缴难等问题。老干部刘水泉牵头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将宴席中心、土厨师等纳入管理,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老干部李建华捐赠老物件、手绘80年代沙渠地图,带动居民共建“微文化馆”,增强了大家的地域归属感。2024年,工作室还联合“桑榆霞光”老党员工作室开展7次慰问活动,关心300余人次。
围绕乡村振兴,工作室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多点发力。开展“立德树人”“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教育活动,1000余名青少年受益;在片区综合党委领导下,推动农事服务中心、仓储中心等项目运营;协助吸纳27名乡土人才进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组织300余名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带动3万余人次参加50余场摄影、太极拳等活动;开展“地毯式”巡查,推动西河沙渠段清淤、董场社区添绿植、云南小区“以物换物”美化环境。
如今,沙渠街道“五老”工作室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助力东岳社区入选2024年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未来,工作室将继续聚焦“一老一小”,丰富服务形式与内容,打造“银耀东岳”品牌,推动“五老”工作串点成线、连线成网,为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银发”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