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高龄”失修、老旧车库隐患重重……这些困扰老旧小区的“通病”,如今在成都高新区的一些社区里找到了新的解法。从政府“独奏”到多元“合唱”,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治理”,一种新的社区治理逻辑正在这里生根发芽。
桂溪街道永安社区:多方聚力破难题老旧车库焕新颜
天府名居位于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是一个建成18年的混合型小区。曾经,这里的地下车库“雨天积水、晴天扬尘”,3700多位居民深受其扰。现在,通过“社区搭台、党员带头、居民唱戏”的创新实践,711个车位告别了往日的破旧模样。不仅如此,永安社区还探索出了可复制的多元共治“永安样本”。
永安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构建起“组织聚能、资金破冰、程序规范、资源整合”的四维治理矩阵以破解难题。永安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并发动党员骨干组建“红色攻坚队”。队员们带着问题、责任、进度三张清单,逐户上门走访,与业主面对面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党员们主动亮明身份,分片负责不同的住户,凭借耐心和智慧,成功消除了部分业主的抵触情绪。渐渐地,“车库要改、怎么改好”的共识在小区内凝聚起来。
为了给施工创造有利条件,物业积极协调周边写字楼,争取到了优惠的临时停车位。业主们也积极配合,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地下车库车辆的清空工作。经过两个月紧锣密鼓的施工改造,地下车库的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曾经让人闹心的车库,如今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停车空间。
车库改造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成了社区治理体系重塑的起点。
永安社区的治理实践表明:老旧小区改造绝不是简单的硬件提升工程,更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系统性重塑。当治理逻辑从“政府独奏”转变为“多元合唱”,从“被动管理”迈向“主动治理”,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画卷正在永安社区徐徐展开,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实践样本。天府名居车库改造的成功实践,为复杂产权小区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芳草街街道紫薇社区:一场成都老社区的青年自治实验
5月初,成都高新区芳草街街道紫薇社区的上海花园,夏日阳光穿透小区地下车库顶栏,洒落在崭新的环氧地坪与墙面之上。三个月前,这里还是漏水渗水、地面翻砂、墙面斑驳的问题区域。一场由22位年轻人和4位社区骨干自发组织的“家园焕新行动”,推动业主、物业、企业共同筹资百万元,让二十年的老社区旧貌换新颜。
在整个改造过程中,26名志愿者主动承担了从协调施工到监督质量的全流程工作。
如今,改造后的车库不仅解决了漏水和尘土问题,还实现了无障碍化。陈芳是志愿者之一,她提到,施工过程中专门为轮椅使用者拓宽了通道,“现在急救车进来都没问题。”这一细节源自她在夜校结识的社区工作人员的建议,“他们提醒我们,改造要面面俱到,让所有人都受益。”
今年1月,车库改造竣工后,这支临时组建的青年队伍并未解散,而是转型为常设的“微网格员”。每周,26名志愿者会召开“碰头会”,讨论小区的新问题。他们还会定期组织院落清理、安全巡查。
在紫薇社区党委副书记张路霞看来,“陈芳们”的实践验证了“参与式治理”的有效性。“他们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真正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张路霞给出这样一组数据:2024年社区处理的108件民生实事中,31件由居民自主发起。“当我们从‘管理者’变成‘资源协调者’,青年人就找到了施展拳脚的支点。”
张路霞还将社区引入夜校这一机制视为“老社青治”的破题关键。如今,这些曾在夜校相遇的年轻人,正用画笔、用脚步、用每一次深夜的群聊,勾勒着老社区的新模样,他们用自己的故事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正如张路霞所说:“当治理不再是任务,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社区就有了真正的生命力。”
芳草街街道紫竹社区:居民自筹200万元 10部“高龄”电梯换新
今年5月,成都高新区芳草街街道紫竹社区新绿季节小区的最后一部老旧电梯焕然一新,至此,这个建成超过20年的老小区,完成了全部10部电梯的更新。在没有维修基金的情况下,更换电梯的200多万元费用,全部由居民自筹完成。
在推动电梯更换过程中,很多热心居民积极参与。比如,最开始推动电梯更换的志愿者,是3栋1单元的热心居民陈莉。她联系了许多电梯公司,邀请电梯公司来小区向业主介绍每部电梯的特点、情况、价格以及运行情况。最终每楼每户金额的计算方案,也是由陈莉和另一位热心居民参与制作。
“我们制定了三个方案,包括以楼层系数乘以面积为主、以楼层系数为主、按照人头分配等,公示了所有方案。我们还专门打印了电梯更换流程书,随同所有资料发送到每个业主手上。”陈莉说。
收款是最大的困难之一。紫竹社区党委副书记王琳回忆说,社区还发动了微网格员、志愿者。“全部公开透明,让业主随时了解工作进展。这种透明操作也增强了业主对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信任,也为电梯更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新绿季节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赵滢说。
如今,10部更换完毕的电梯正在平稳运行。在这场“电梯换新”中,一支由居民、志愿者、业委会成员、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人员组成的59人志愿者团队,成为中坚力量。孩子们捐出压岁钱、志愿者逐户沟通、公众号全程公示账目……社区、居民、物业三方拧成一股绳,形成了高效协同、公开透明的治理架构,共同促成了这件民生实事。
在成都高新区,当居民成为社区建设的“主角”,社区才能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搭建多元参与平台,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这种转变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重塑了社区关系,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