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509/2814:10:31
成都市关工委

成都棕东社区“芳华”“五老”工作室:校地共建聚银龄 高知余晖暖治理

信息2025-09-28 14:10:31
字体:
分享到:

编者按:近年来,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大力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在组织发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不断拓展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特色经验和显著成效的“五老”工作室。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棕东社区“芳华”“五老”工作室的实践探索。

在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街道棕东社区,校地共建“五老”工作室——“芳华”工作室正释放独特魅力。依托四川大学丰富的高知资源,这支以老教授为核心的“五老”队伍,创新“专家教授+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在关心下一代、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等领域深耕细作,吸引全国6个省份的37批次考察团调研学习。

棕东社区辖区面积2.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万余人,四川大学坐落其中。为激活高校老教授智库资源,2022年,在武侯区关工委、望江路街道党工委与四川大学协同推动下,“芳华”“五老”工作室在川大新北村成立。工作室由川大科技处原处长何勤功教授牵头,汇聚四川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王宗年、四川广播电视台原宣传委员邹用民等10名“五老”骨干,逐步构建起“高知银发+青春力量”的特色服务矩阵。

2024年5月,“芳华”教授开展《毕业第一课》座谈。

三维重构,打造校地联动新生态。针对“高校资源外溢难、青少年需求满足难”,工作室搭建“双向互通”平台链,打破校地壁垒,吸纳16名川大老教授、550余名青年志愿者,实现智力资源与社区需求精准匹配;创新“专家引领”模式链,整合16个专业领域资源,每月开展“芳华服务日”,提供健康义诊、教育咨询等服务,年均服务超3000人次,解决群众难题63件,还打造“新北樱桃节”等8个特色品牌;完善“多元保障”支持链,举办“价值养老”沙龙,孵化“法说西游”普法课堂等12个关爱项目,设立“芳华关爱微基金”募集3万元,推动“银龄反哺+青年接力”。

2024年11月,“芳华”“五老”工作室联合川大关工委、棕东社区开展“小小讲解员”比赛。

三向发力,激活银龄实践动能。在基层治理中,老教授主导制定《小区文明公约》,参与环境美化、矛盾调解,推动院落纠纷下降40%,老旧小区电梯安装纠纷减少80%,还组建志愿服务团开展20余场健康讲座、12场科普活动,助力打造“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在文化传承上,推出“人生课堂”青年赋能计划,联动川大实验室开展16场“绿色生命探索”科普活动,覆盖青少年400余人次,组建8类兴趣小组,年均开展20场文明实践活动,将党史知识转化为12篇儿童故事;在法治教育方面,联合川大法学院打造“法说西游”课堂,结合经典情节解析法律知识,开展12场讲座,组织6次“芳华小法官”模拟法庭,获评成都市基层普法示范项目。

2025年4月,“芳华”“五老”工作室开展幸福1小时手工制作草帽活动。

三效共生,实现治理价值多维转化。校地融合上,推动川大图书馆、江姐纪念馆等6处资源向社区开放,建立“校地人才互聘”机制,6名老教授任社区治理顾问,200人次社区干部赴川大培训;银龄焕彩方面,85%参与服务的老教授表示“心理更积极、身体状态改善”,在代际互动中实现“老有所为”到“老有所乐”的升华;治理增效上,社区公共服务满意度提升35%,带动成立8个居民自组织,居民归属感显著增强。

如今,“芳华”工作室成果丰硕:“芳华教授”志愿项目获成都市“金沙”志愿服务大赛银奖,“幸福1小时”获评社区邻里好活动,“银龄治理”模式纳入成都市基层治理创新案例。未来,这支高知“五老”队伍将继续深化校地协同,让银发余晖持续为基层治理与青少年成长注入智慧动能。(完)

来源: 成都市关工委
【责任编辑:蔡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