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509/3015:58:01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打造“前沿报告”学习阵地 赋能科教兴国

信息2025-09-30 15:58:01
字体:
分享到:

“从世界屋脊捕捉宇宙信使到从古人类基因探寻起源演化;从青藏高原开展科学研究到深海领域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从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到有组织科研助力科技创新发展……”在四川大学“前沿报告”系列主题讲座现场,一场场由院士专家、学者领衔的学术盛宴正激发着全校中层领导干部的学习热情与战略思考。

把握“国之大者”,高质量发展“统起来”

如何教育引导干部紧跟时代前沿谋划高质量发展,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集聚效应、倍增效应?

近年来,四川大学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紧紧抓住中层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持续开展“三个一流”建设、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统筹谋划,根据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推出“前沿报告”系列主题讲座,广泛覆盖文理工医各学科前沿领域,深入剖析各领域发展态势,促进学科间交流互鉴。截至目前,四川大学“前沿报告”已先后邀请到戴琼海、贺福初、姚檀栋、包为民等院士专家、顶尖学者开展现场讲座,持续举办17期,覆盖全体中层领导干部,累计培训达8500余人次。

通过建立常态化的科技与人文前沿知识学习与更新机制,四川大学中层领导干部在创新前沿开阔视野、更新思维、补齐知识短板、提振状态。

瞄准学科前瞻,前沿知识“学起来”

如何教育引导干部打破个人专业领域限制,全面了解科技与人文前沿动态,洞察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针对中层领导干部涉及文理工医不同专业的特点,院士专家围绕人工智能、人类起源与演化、当代航天技术等主题,采用生动的科普语言开展专题讲座。“院士的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结合实际,跳出了复杂的专业知识细节,为不同学科领域的干部整体把握学科发展趋势提供了全新视角。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拥抱人工智能,紧跟科技前沿,才能更好谋划学科未来。”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吕建成颇为感慨。

在讲座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在热烈活跃的讲座提问环节,来自医科的院士可能接受来自文科、理科、工科干部的提问,哲学系教授与脑科学专家进行讨论,计算机学院教授与古诗词专家展开交流。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科技突破的关键,管理思维也要打破壁垒。四川大学发展规划处(“双一流”建设与质量评估办公室)处长(主任)郑成斌谈道:“这些讲座内容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我们的实际工作紧密关联,让我们持续置身于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氛围之中。我们干部要成为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科技原始创新的‘热心人’‘内行人’,首先就是要学习科技知识,增强学科交叉的理论思考,才能打破传统的管理思维壁垒。”

激励担当作为,攻坚本领“强起来”

如何教育引导干部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练就过硬本领,在科技人文攻坚“最前沿”与学校改革发展“主战场”挑大梁、唱主角?

在讲座中,院士专家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帮助中层领导干部直面管理创新现实挑战,找改革答案、找发展钥匙,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切实举措与效能。

“前沿报告”不仅拓宽了中层领导干部的全球视野,更提升其用战略性思维破解难题的综合本领。“特别是院士现场的讲解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谋划实施‘登高计划’发展战略的理解与思考。”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吴尧表示,“学校启动实施‘登高计划’,加快筹建青藏高原研究院,围绕能源与电力、地理与环境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将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同时,“前沿报告”也为四川大学进一步开展战略性合作、学科交叉提供了平台。

坚持久久为功,发展效能“提起来”

“‘前沿报告’是学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战略、善创新、敢担当的管理骨干队伍,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切实举措。”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黄园表示。

四川大学将“前沿报告”系列主题讲座与新学期中层领导干部专题培训联动,引导干部将讲座内容与学校新学期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带着问题学、瞄准需求学、对标一流学,有效地实现了在讲座中“听前沿、思前沿”,在培训中“论前沿、谋前沿”,推动干部从“被动听讲”转向“主动思考”。当前,该校中层领导干部广泛凝聚共识,形成了“以学促干、以干践学”的良好氛围。(完)

来源: 四川大学
【责任编辑: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