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509/3010:14:17
成都市关工委

成都新津陈玉彬“五老”工作室:银发领航破难题 融合共治绘新篇

信息2025-09-30 10:14:17
字体:
分享到:

编者按:近年来,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大力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在组织发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不断拓展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特色经验和显著成效的“五老”工作室。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成都市新津区陈玉彬“五老”工作室的实践探索。

在成都市新津区五津街道,62岁的退休干部陈玉彬带领“五老”工作室,用近五年时间书写了基层治理的动人篇章——将内涝频发、管理瘫痪的“问题小区”打造成“自治共治”示范样板,更推动三个小区“拆墙并院”实现融合共治,让居民从“邻里相望”变为“一家人”。

2020年8月,瞰海一品水轩小区因紧邻南河,当年汛期三次遭洪水侵袭,车库被淹、设施受损,物业公司撤离,居民生活陷入停滞,“瞰海”成了居民口中无奈的“看海”。陈玉彬看着居民卷起裤腿进门、蹚水停车的场景,坚定了“党员必须站出来”的决心。他牵头成立小区党支部,搭建“五老”工作室雏形,身兼党支部书记与业委会主任,带领46名党员和业委会成员连续7天抽干车库积水,发动居民筹资40万元修复基础设施,迅速解决内涝、供电难题,让党组织成为居民心中的“主心骨”。

面对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长达6年的“拉锯战”,陈玉彬深知“解铃还须系铃人”。他组织党员全覆盖入户,收集并解决群众诉求50余件,用一个多月时间化解对立情绪——业主群里的指责少了,坝坝会上的理性交流多了,为后续治理筑牢群众基础。针对物业管理不透明的“病灶”,他提出引入“信托制”物业模式:拟定公开合同、实行开放预算,将物业费与公共收益存入双密码账户,通过“线上+线下”实时公示收支。推行首月,为解决5栋电梯维修预算投票问题,他带团队三天走访300户,在单元门口设“答疑摊”,最终以99.6%的同意率推进维修。三年多过去,小区物管投诉量下降,居民满意度、社会参与度双提升,陈玉彬探索的“五为”治理模式入选四川省政府基层治理典型案例,还被写入《成都市信托制小区治理实务手册》。

2024年初,毗邻的缤纷城、西顺公寓居民主动邀约,希望跟着陈玉彬改善小区环境。看准三个小区“品”字形分布的特点,陈玉彬提出“拆墙并院”建共享空间的大胆设想,却因部分居民质疑“占地不均”遇阻。他以“六尺巷精神”为引,连夜修改设计方案,让一品水轩多让2米,还请街道审计人员现场公示预算,承诺“一分不私分”。当他带着图纸挨家解释时,曾激烈反对的居民递来热茶:“老陈书记一碗水端平,我们信他。”

2025年陈玉彬与小区居民商议小区治理举措。(成都市关工委 供图)

围墙拆除后,陈玉彬成立“一品信义联合党总支”,打造“一门两廊三亭四场”共享空间,创新“五融”共治模式。三个小区从“独立院落”变为“共享大院”,新增800平方米活动空间,绿化覆盖率从25%提升至40%。居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装扮2万多平方米的“新家”。2025年元旦,748户居民迎来开院日,开启大院新生活。

如今,陈玉彬“五老”工作室已接待省内外300多批次考察团,为50多个小区提供治理咨询,陈玉彬本人也受聘为小区治理专家,通过“师傅带徒弟”培养16名基层治理骨干,让“融合共治”模式在更多小区、安置区落地生根。这位银发“领航者”,正用坚守与创新,持续为基层治理注入温暖动能。(完)

来源: 成都市关工委
【责任编辑: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