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成都青白江城厢古城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以“千年古城 诗润城厢”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在全城多地点亮,沙河书斋揭牌、川剧艺术展演、钢铁乐韵奏响……一系列融合地域特色与艺术温度的活动,让游客在古城街巷中体验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沉浸于诗意与乡愁之中。
沙河书斋揭幕
当日上午10时,位于城厢镇槐树街的“沙河书斋”门前人头攒动,红绸轻垂,书香弥漫。在热烈的掌声中,四川省作协、《星星诗刊》杂志社、四川省诗歌学会及青白江区委宣传部等单位领导共同为“沙河书斋”揭牌,标志着这一集阅读、创作、交流于一体的文化新空间正式启用。
沙河书斋揭幕。(青白江区委宣传部 供图)
揭牌仪式后,《星星诗刊》杂志社授予书斋“诗歌创作基地”牌匾,并捐赠一批珍贵诗刊。嘉宾们步入书斋,古色古香的厅堂、错落有致的书架、静谧雅致的阅读区令人驻足。来自“新港文艺联盟”十地的诗人、学者边参观边交流:“这里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文艺的灵动,是创作的好地方。”
当天下午,诗人学者齐聚大雅堂,参加“新港相约”诗歌讲座,围绕文商旅融合展开深度对话,为古城文化焕新建言献策。
国庆期间,“西街印象”文创集市同步开启,木刻版画体验、文创产品展销等活动吸引游客踊跃参与,亲手感受“画意城厢”的独特魅力。
川剧艺术表演
上午10时,中国川剧文化艺术中心(原米家花园)三进院落的古戏台上,四川省川剧研究院的艺术家们献演《人间好》《一只鞋》《滚灯》等经典折子戏,精湛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二进院过厅里,石壶画院的画家们挥毫泼墨,一幅幅水墨丹青在笔走龙蛇间跃然纸上,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不少孩童围在一旁,好奇地观察笔尖流淌的墨色。
川剧表演。(青白江区委宣传部 供图)
四川省文联主席、川剧名家陈智林表示:“我们要让川剧从‘仪式感’走向‘日常感’,让艺术真正融入生活,让老百姓走进来、留下来、爱上这里。”他期待将中心打造成“润物细无声”的戏剧环境,实现可持续、有归属感的文化传承。
游客李女士感慨:“没想到在古城里能这样近距离感受川剧的魅力,孩子看得入迷,连说下次还要来。”
钢铁乐韵奏响
午后,大南街的三线记忆音乐空间传来清脆激昂的金属乐声。下午1时30分,“钢花十二韵”乐团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12名女演员用废旧钢材精心改制的乐器,奏响《军民联欢》《快乐的啰嗦》,又以本土原创歌曲《策马扬鞭》《还是那座城》等作品点燃全场热情。
演出现场。(青白江区委宣传部 供图)
这些乐器由青白江区音乐家协会主席高建国于2006年从废料场收集而来,历经裁剪、打磨、调音,耗时近一年打造完成。15年后,他重新复排,对乐器材质与音质进行全面升级。“这是为祖国母亲准备的一份特别礼物,”高建国说,“我希望把这份来自钢铁的乐音,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观众席中,不少中老年游客面轻声跟唱。一位老人动情地说:“这声音一响,我仿佛又回到了攀成钢的青春岁月。”游客们纷纷记录这难忘时刻,掌声经久不息,为这场融合工业记忆与艺术创新的演出喝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