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大力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在组织发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不断拓展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特色经验和显著成效的“五老”工作室。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成都市新津区高敬全“五老”工作室的实践探索。
在成都市新津区,有一位年逾古稀的“五老”带头人——区关工委原执行主任高敬全。20年来,他带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五老”工作室,深耕关心下一代事业,创办“爱心学校”,为困境儿童等“特殊孩子”点亮成长之路,书写了“夕阳护朝阳”的动人篇章。
2003年,退休后的高敬全牵头新津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看着身边亟需关怀的孩子,高敬全毅然扛起责任:“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这份工作必须做好!”他多方奔走争取支持,不仅落实了办公经费,还动员大批老同志加入,构建起县镇村三级关心下一代工作体系,为工作室运转筑牢根基。
调研中,高敬全发现一群被贴上“问题儿童”标签的孩子:有的父母离世成为孤儿,有的因家庭变故无人照料,有的厌学逃学游走社会边缘。“推一推可能坠入灰暗,拉一拉就能健康成长。”2005年初,在高敬全的推动下,新津区关工委创新提出创办“爱心学校”,采取“分片设校、随班就读、专人管理”模式,让“特殊孩子”融入校园生活,又能获得精准关爱。
创办之路充满挑战,一开始屡屡碰壁。高敬全带领“五老”团队反复调研协商,最终说服办学底蕴深厚的顺江学校。当年9月,第一所“爱心学校”挂牌。此后,花桥、金华两所“爱心学校”相继成立,实现学区全覆盖。工作室为学生免费提供教育与生活保障,建立“一人一档”,配备“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开展“一对一”帮扶,通过心理辅导、行为矫正,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
高敬全始终把孩子的隐私与尊严放在首位,要求所有人保护孩子信息。他常牺牲休息时间,和“五老”们奔走于各校,解决孩子们学习生活难题,他被孩子们亲切称为“高爷爷”。
20年来,“爱心学校”成效显著,所有入学的“爱心学生”均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升入高一级学校。如今,“爱心学校”的理念已融入新津每所学校,每位老师都成为“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真正实现“爱心全覆盖”。
高敬全的付出赢得广泛认可,2015年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25年3月获新津区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称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