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把发展高山蔬菜种植作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探索推出兴村惠农保,助推高山蔬菜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日,北川首批6家农业专合社、家庭农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承保公司签订了保单及投保意向书,累计投保及意向投保面积超1000亩。
金融改革,让小微农户更有保障
“尽管北川高山蔬菜种植产业蓬勃发展,种植成本保险基本完成覆盖,但价格保险的建立还有待完善。”国寿财险北川支公司经理王一雷表示,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北川针对四季豆、茄子、线椒、小米椒、莴笋、萝卜等蔬菜品种推出兴村惠农保,在赔付因灾因病减产的基础上,增加市场价格风险保障。这种创新型保险服务既防范自然灾害等导致的物理性损失,又对销售价格予以承保,产品上市价格低于投保约定价格的将由保险公司全额“兜底补差”。
“之前我总担心雨雪天气会造成减产或市场行情不好亏本,现在有了兴村惠农保,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北川瑞玥祥家庭农场负责人唐克军介绍,自己刚为220亩蔬菜投保,开出了产量和价格“双保”的蔬菜保单,如今有了“双重保障”,这让他对发展蔬菜种植充满了信心。
同时,针对以往高山村土地分散不连片,保险公司承保验标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兴村惠农保创新推出“集体投保”模式,对投保面积不足100亩的种植户,可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投保,切实降低了小微农户投保门槛。小坝镇甘渔村就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纽带,将28户农户的200余亩分散撂荒地集中发展蔬菜种植,进行统一投保、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
截至2024年底,北川蔬菜种植面积达5.6万余亩,预计2025年蔬菜总产量将突破9.2万吨。兴村惠农保作为分散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金融工具,可进一步提升北川蔬菜种植户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和种植信心,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兴村惠农,让群众增收更可持续
清晨,阳光刚刚洒落曲山镇玉皇山村,蔬菜种植大户杨正午便已忙碌起来。他不停地穿梭在地里,查看蔬菜幼苗长势。“我们这里阳光充足,环境好,地里的蔬菜品质相当好。”
杨正午所在的玉皇山村,以“保险+公司+农户”方式,流转200亩土地投保,并与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绵阳市高水农副产品批发有限公司联合签订高山蔬菜订单农业合作协议,开展“定制化”生产,借助专业化蔬果集散销售渠道扩大销路。目前,首批高山红皮萝卜已完成播种,预计每亩增收2000元左右。
“兴村惠农保既是一张保单,又能变成一张订单,它打消了农户的后顾之忧,为订单农业的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金平说。目前,该公司已在北川通泉镇、小坝镇等地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建立了300余亩“订单式”农业生产基地,收获茄子、四季豆等蔬菜30余吨,销往成都、重庆等地,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以上。
据通泉镇党委书记唐祖华介绍,当地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双紫村部分老弱病残等重点群体的闲置土地流转20余亩,与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发展高端化、绿色化“订单农业”,由公司全程指导耕种和田间管理,质量达标就可以直供红旗连锁等大型商超,让好物卖出好价。
全域推广,让改革经验更具影响
“这次首批签约6家市场主体,投保面积1000余亩,标志着兴村惠农保正式上线。接下来,我们将做好监管服务,并指导帮助各保险机构持续优化投保流程,为高山村、边远村等涉农市场主体开展‘送保上门’服务,持续提升投保人获得感和满意度。”北川金融监管支局局长马格表示。
据了解,兴村惠农保将试行2年,今年计划承保3000余亩。全面推广后,预计承保面积可达2万余亩,覆盖北川200余个村集体经济组织、1万余农户,提供特色农业风险保障约3亿元。
“下一步,我们要加大沟通对接和总结提炼力度,力争兴村惠农保在全市乃至更广范围复制推广。”北川县委改革办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道。(陈明浩、杨国华、吕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