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遂宁市船山区坚持系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构建“硬件支撑-师资培育-机制创新”三位一体的心理育人体系,推动心理健康工作从被动干预向主动预防转变,服务范围从个别辅导拓展至全员覆盖,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筑牢阵地 打造浸润式“心灵港湾”
走进船山区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一条精心设计的走廊成为连接学习生活与内心世界的“缓冲带”。“情绪晴雨表”“目标船”“心愿树”“倾听树洞”等互动装置,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情绪、树立目标。中心还设有情绪宣泄室、静心休息室、个别咨询室、团体辅导室等功能区域,共同构筑起一个专业、安全、温暖的“心灵港湾”。
“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更重视日常情绪的疏导与积极心理的培育。”船山区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办公室主任李梅介绍,这处面积200余平方米的空间,自今年4月设立以来,已成为全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枢纽平台,辐射带动全区心理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硬件是基础,覆盖是关键。船山区将心理辅导中心建设与运行经费纳入区级教育预算,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目前,全区36所中小学校均已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形成全域贯通的心理服务网络。2025年以来,已完成7439名学生心理健康筛查,为11名需要重点关注的心理困难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并开展持续跟踪辅导。
建强队伍 构建多维联动“护心网”
船山区创新构建“1+3+N”心理工作模式:以1名区级心理教研员为核心,依托德育与心理发展学科中心组、区学生心理成长中心及家庭教育指导中心3大平台,辐射多所学校和师生。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培训,内容涵盖心理问题识别、情绪疏导方法、危机干预等实用技能。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提升教师应对能力。高升小学教师谢国玲表示,培训内容贴近实际,有助于日常教学管理。
与此同时,“师资能力跃升工程”稳步推进,通过与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起“理论研修+实践督导”双向培养机制。预计每学期组织两期理论研修,并推动高校导师与区内教师结对指导。目前,中心13名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每人对接2至3所学校,确保专业力量下沉一线。
此外,各班级设立心理委员,经系统培训后成为朋辈支持的重要力量;师生心理志愿者团队积极开展团体辅导,今年已在永兴镇联盟学校开展3场志愿者活动,并在永兴镇小学为百余名学生提供团体辅导。
协同联动 织密“家校社”共育生态网
船山区注重家庭和社区协同参与。盐关街小学试点“OAO”(线上+线下)家长教育模式,通过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家长进课堂等形式,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区域层面,船山区坚持从起点入手,每年秋季开学,组织一年级新生家长参加心理健康专题培训。目前,全区已建立家长学校83个、家委会47个,累计开展家庭教育授课12万人次,举办“家长助力”“云相聚,话成长”等活动180余场。
社区支持网络同样不断夯实。联合妇联、团委、卫健委、社区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制定年度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船山教育”微信公众号定期推出心理专刊《心语心愿》,发布朋辈心理漫画、心理微课等内容,扩大宣传覆盖面。
船山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船山区正筹备实施“校际结对帮扶计划”,致力推动资源流动与经验共享,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王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