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至10日,“守正创新·融通共进——四川省中小博物馆能力提升学术研讨会”在绵阳市博物馆举行。本次研讨会通过主旨发言、案例分享等形式,聚焦中小博物馆日常运营管理、“一馆一策”政策落实、展陈策划、文物保护与利用等方面,深入交流实践经验、探讨工作方法,多位专家围绕中小博物馆发展提升、文物保护技术研究等内容展开深度研讨。
当前,四川全省备案博物馆总数已增至457家,较“十三五”期间增长56%,新增主体以中小博物馆为主;国有等级博物馆达60家,主体多元、结构优化的博物馆体系已基本形成。
“中小博物馆是博物馆体系的重要基石,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支点。”四川省文物局局长唐飞表示,此次研讨会聚焦中小博物馆能力提升,为全省中小博物馆提质增效凝聚了共识。
为推动中小博物馆协同发展,四川多部门协同出台博物馆改革发展、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等系列政策,强化制度支撑;国家一级博物馆对口帮扶机制落地见效,“大馆带小馆”模式持续拓展。
活动现场,四川博物院副院长、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秘书长钟玲作主题分享。(四川省文物局 供图)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秘书长钟玲表示,博物馆作为文化综合体,肩负展示地方文脉、传承特色文化的使命。对于资源有限的中小博物馆而言,需整合有限资源、链接外部体系资源,打通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隔阂,梳理并延续本地历史文脉,展示推广区域优秀文化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研讨会上,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绵阳市博物馆共建的“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绵阳工作站”正式挂牌。这一科研平台的建立,是深化馆校合作、推动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将为四川中小博物馆强化技术支撑、培育专业人才、推动成果转化提供示范引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