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稻田。(乐至县委宣传部 供图)
十月的风拂过资阳市乐至县宝林镇的稻田,掀起层层金浪。在万斤沟村的连片稻田里,联合收割机轰鸣前行。切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
“今年我们合作社种植的650亩水稻,预计平均亩产超700公斤。”乐至县红仁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仁见笑着说。这位从成都返乡的“新农人”,将丰收归功于“规模化”与“科技力”的双重加持。
万斤沟村党总支书记罗正胜介绍,近年来,村里修建生产道路10余公里,建成水利设施60余处,为全程机械化打通“最后一公里”。如今,全村1300余亩水稻全部实现机械化耕作,由5个种植大户牵头,带动200余名农户参与,一幅“齐力种粮、共享丰收”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水稻收割现场。(乐至县委宣传部 供图)
科技是藏在稻穗里的“增产密码”。今年4月,合作社通过标准化流程,完成500亩自主育秧和600亩代育秧。秧苗在25天至30天内茁壮成长,为后续的机插秧与稳产高产抢出了宝贵时间。
“水稻收完,10月底就接着种小麦。”望着满载稻谷的车辆驶出田间,陈仁见说道,“有政策支持,有技术保障,我们种粮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