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29日,“阿坝环保世纪行”集中采风活动深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茂县、松潘三县,探访大熊猫保护、地质灾害治理、河道生态修复、乡村绿色发展实践,见证当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汶川:生态教育与非遗传承的绿色共生
10月27日上午,汶川映秀镇天地映秀培训中心举办“生态文明示范引领专场”新闻发布会。随后,采访团走进汶川县大熊猫研究中心——该中心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园区的重要科研节点,与2022年11月成立的汶川博士工作站形成科研合力,汇聚四十余名生态学、教育学等领域专家学者,通过红外相机监测、栖息地植被调查掌握大熊猫活动轨迹与生态需求,完成大熊猫粪便与甜竹叶数据分析等科研项目,并推动科研成果向保护实践转化,让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水磨镇凤凰村民宿景色。(阿坝州委宣传部 供图)
当日午后,采访团抵达水磨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凤凰村种植800余亩中药材、50余亩金丝皇菊与岷江百合,有11家农家乐民宿。该村为国家级3A景区、“环境整治、村庄清洁”省级典型案例。
采访中,西路边茶非遗传承人蒋维明表示,茶祥子制茶坊从2012年入驻映秀东村非遗创意园后,连续13年免费为群众熬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当地270户茶农的荒野茶,带动茶农增收。如今,制茶坊不仅是年产值可观的产业基地,还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乡村阅读站。
在汶川自然学校总校,“把土地变教室,把居民变老师”的理念深入人心。学校开发《大熊猫科考》《岩石小侦探》等特色课程,培训200余名当地居民转型为自然教育导师,通过常态化公益课程、冬夏令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等活动,让更多人关注生态保护。
茂县:地质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双重攻坚
10月28日,采访团探访茂县南新镇明信砂石企业整改点位,聚焦地质灾害治理与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成效。该点位此前侵占岷江河道的厂房与堆料场已完成整改,除了全面清理砂石堆料,还增设了界桩、围挡和智能化监控设备,拓宽河道行洪断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下午,采访团前往叠溪镇拴马村梯子槽特大型滑坡治理工程现场。据了解,该工程采用“锚固+抗滑支挡”方案,使用小口径钢管桩技术,消除了生态与安全双重隐患。
松潘:水源保护与乡村示范的生态答卷

松潘县岷江源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阿坝州委宣传部 供图)
10月29日,采风活动走进松潘县,探访岷江源水生态综合治理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通过河道清淤、生态护岸、植被恢复等措施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岸边植被葱郁,水质监测设备实时运转。该县还建立常态化巡河机制,用智能化监测掌握水质变化。
在松潘县生态文明示范村麦吉村,村口设有垃圾分类处理站,在乡间小道配备太阳能路灯,村民自发开展庭院绿化。该村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种养殖和乡村旅游,形成“生态好、产业兴、百姓富”的循环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