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锦绣青羊·织造未来”百城百艺·青羊蜀锦高质量发展推介活动,在成都市青羊区祠堂街艺术街区举行。活动汇聚了非遗传承人、产业链企业、文创机构、学术专家及媒体代表近百人,共同见证青羊蜀锦蜀绣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推动青羊蜀锦蜀绣非遗技艺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青羊非遗资源的商业潜力与文化价值。
IP赋能:传统与现代的创新融合
近年来,位于青羊区浣花溪畔的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频频亮相央视,通过与品牌联名、为电视剧提供技术支持、拍摄蜀锦题材短剧等方式,在全国博物馆中崭露头角。
活动现场,蜀锦织绣博物馆内容电商运营负责人田永鑫以《青羊蜀锦IP价值转化与消费场景的创新实践》为题进行了分享,通过具体案例展现了传统工艺与当代消费的碰撞融合。他提到,博物馆近年来联合设计师品牌、科技企业与内容平台,开发了“蜀锦纹样数字库”“非遗盲盒”等创新产品,博物馆通过打造“织机沉浸剧场”“非遗手作工坊”等体验场景,使蜀锦从静态展品转变为可参与、可传播的文化事件,年轻客群占比提升。
不仅如此,蜀锦织绣博物馆还跨界做起了短剧。今年暑假,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出品了首部非遗蜀锦短剧《我的军师是孔明》,讲述了诸葛亮穿越到现代走上蜀锦传承和保护之路的故事。“非遗不再只是遗产,而是可以穿、可以用、可以分享的生活方式。”田永鑫表示,“非遗场景化消费的本质,就是让文化回归生活。”
资源手册发布: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三年来,青羊区以“百城百艺·青羊蜀锦”四川非遗品牌建设为统领,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推动产业集群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活动中,《“百城百艺·青羊蜀锦”青羊蜀锦蜀绣高质量发展资源手册》正式发布,从重点开发项目、文旅产业园区、品牌矩阵、传承人及载体、消费场景五大维度,系统整合了青羊蜀锦蜀绣的具体资源,为企业与机构提供一站式的投资指南。
青羊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两年,将全面融入全市蜀锦蜀绣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311”新格局,打造区域特色增长极:以浣花·锦绣工场为核心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国际非遗博览园运营提升推动蜀锦蜀绣走向世界,构建起以“浣花锦绣”为核心的青羊锦绣品牌矩阵,大力发展IP授权业务;同时联动青羊区其他文旅产业园区,以空间集聚促进蜀锦蜀绣产业链高效协同,着力打造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产业载体。
此外,青羊区还将积极推动蜀锦蜀绣融入城市文旅空间,培育青羊锦绣体验消费新场景,不断完善蜀锦蜀绣的传播与教育体系,持续推进“非遗在社区”“非遗进校园”,将浣花·锦绣工场、国际非遗博览园、文殊坊等打造成为蜀锦蜀绣研学的热门目的地。与此同时,青羊区还将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保障。
政策引领:激活产业发展活力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活动中,青羊区文化产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解读了蜀锦蜀绣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其中明确:对文博非遗资源创新转化、IP授权合作等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年度营收达标企业按上级奖补资金的50%给予最高20万元一次性奖励等。
在随后进行的政策解读座谈会上,针对《成都市蜀锦蜀绣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与《成都市促进蜀锦蜀绣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两项核心文件的深度解读,聚焦产业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投资促进等关键维度,为蜀锦蜀绣从业者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真正把政策的“白纸黑字”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推动青羊区蜀锦蜀绣产业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陈静 周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