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四川凉山迎来对外传播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凉山国际传播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同步揭牌的还有四川国际传播中心凉山工作站。来自文化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中央及省级媒体代表、热爱凉山的中外“推荐官”,以及凉山州各县(市)宣传与融媒体代表等相聚在此,共同见证这一时刻。据了解,这标志着凉山系统性地开启了构建安全、高效、富有吸引力国际传播体系的新阶段,此后,将以更专业的姿态、更创新的方式,向世界讲述“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的精彩故事。
双平台协同发力 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凉山国际传播中心”与“四川国际传播中心凉山工作站”先后揭牌。凉山国际传播中心将立足本土,深耕内容创作与资源整合;而四川国际传播中心凉山工作站则将借助省级平台的传播优势,实现内容的精准投放与广泛触达。
仪式上播放了凉山国际传播宣传短片《让世界看见凉山》,展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让现场嘉宾感受到凉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迷人的自然风光。
活动现场邀请了多位文化传播、国际关系等领域的专家加入“凉山国际传播智库”,为中心的内容策划、传播创新与效果评估提供智力支持。现场还启动了“发现凉山推荐官”计划,邀请一批热爱凉山、熟悉凉山、乐于分享的在凉外国友人、文化使者、网络达人,以“推荐官”的身份,用不同的视角和语言,向世界分享真实、立体、全面的凉山。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传播模式,将丰富凉山故事的表达形式。
深耕文旅资源 擦亮“Discover Liangshan”品牌
当前,凉山正通过三大系统性行动,持续擦亮“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首先,打破季节限制,实现四季可游、全域宜游。其次,加快建设文旅地标,全力创建螺髻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邛海世界级度假区,推动泸沽湖、会理古城—仙人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金沙江—安宁河阳光康养走廊。第三,强化品牌传播,立体运用新媒体进行精准营销,持续做靓“彝海结盟”“民族风情”“夏季清凉·冬季暖阳”“中国航天城”四张名片。
在文旅深度融合方面,凉山将深耕七大特色业态:文博研学旅游、阳光康养度假、乡村休闲旅游、生态观光旅游、民族风情体验、航天科技旅游、影视演艺旅游。通过办好彝族火把节、彝历新年、泸沽湖转山转海节等传统民俗活动,传承彝族漆器、服饰等非遗技艺,不断推出沉浸式文化体验产品,让游客感受“五彩大凉山”的无限风情。(邓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