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牌仪式。(梁婷 摄)
11月6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维尔茨堡大学阿莎芬堡教学医院“姊妹医院”揭牌仪式在四川省泸州市举行。此次揭牌仪式是两家医院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泸州融入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建设、持续扩大医疗卫生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又一实质性成果。
事实上,双方十年前便相识,从“萍水相逢”到“倾囊相助”,合作路径愈发清晰。
合作破局
构建国际标准化诊疗体系
2015年,维尔茨堡大学阿莎芬堡医院妇产科主任亚历山大•塔希曼教授应邀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展交流访问。彼时,后者妇科在临床技术、医疗质量、管理运营和人才培养上陷入发展瓶颈,急需引入外部力量破局。而塔希曼教授展示的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看到国际标准化诊疗流程,也看到破局关键。双方就此埋下合作的种子。
2017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职引进塔希曼教授,并设立中德妇科肿瘤病房,任命其为病房主任,按照德国模式进行管理运营。一年后,学校附属医院获批设立“四川省妇科及乳腺疾病治疗中心”,合并妇科与中德妇科肿瘤病房。
为建设标准化诊疗程序、实现国际同质化医疗质量,学校附属医院撤销医疗小组,以临床功能为标准,遵循“大门诊,小病房”理念,重组妇科框架结构,将服务重点和人力资源大幅度向院前倾斜。重新整合人力资源,将妇科门诊分为9个功能区,细化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打造“门诊一体化”诊疗模式。这意味着,患者可以在入院前完成所有检查,实现当天入院,第二天手术,在提高患者体验感的同时,缩短平均住院日。
学校附属医院还制定了妇科三大癌症的标准化诊疗程序,让患者从入院前的检查到术后恢复整个流程中的每一步都有标准可以遵守,实现全链条标准化管理。
“输血”变“造血”
医疗质量、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结硕果
一系列改革按下“加速键”,学校附属医院妇科已全面建成以标准化医疗为核心、以肿瘤多学科团队为特色、以人文关怀为基石的标准化诊疗体系。
2019年,学校附属医院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2022年获批全国第一批卵巢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单位。
今年7月,学校附属医院成立妇科肿瘤中心,囊括肿瘤内科、麻醉科、手术室、外科、泌尿外科等学科专家,打造全链条单病种管理模式,为肿瘤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学校附属医院相继派出60人次赴德国培训进修,30人赴德国攻读医学博士。2023年,妇科诊疗体系通过德国癌症协会专家组现场考核,获批设立“德国妇科肿瘤医师执业资质培训基地”,拟于2026年起接收德国医生来医院开展妇科肿瘤亚专业培训,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全方位立体化深度融合
打造泸州医疗“金字招牌”
双方将从技术交流迈向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度融合。以临床合作为根基,双方将聚焦妇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核医学等重点领域,将德国标准化理念与本地医疗实践相融合,让国际一流医疗技术真正惠及区域群众。
以科研创新为驱动,双方将共建中德联合实验室与技术转化平台,围绕重大疾病防治、新药研发、高端医疗装备等方向开展联合攻关,产出一批具有引领性和转化价值的重大成果。
以人才交流为纽带,双方将完善医师培训、学者互访、学生交换等双向交流机制,构建高水平医学领军人才队伍;打造中德医学文化交流品牌项目,打造泸州与国际高水平医疗体系接轨的重要窗口,让“泸州医疗”成为区域群众信赖、同行认可、国际关注的金字招牌。
双方已达成共识:在“姊妹医院”的基础上,推进阿莎芬堡医院成为西南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双方的合作将从临床诊疗向着医学教育、科研协同与师资建设等更广阔的领域迈进。共建高水平医学教育平台,探索形成兼具中德优势的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联合组建跨国研究团队,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与临床应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