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海龙凯歌文旅园区的田野间,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商直播活动。三家大米、大安舒牛肉、甘湾红薯粉条等安居本土特色农产品依次亮相,累计吸引1.28万余人次观看,销售额达12.15万元。
这场热闹的直播活动背后,是安居区为本地青年搭建电商技能提升平台的缩影,也是安居区奋力推进全省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的生动实践。
据统计,安居区14至35周岁青年户籍人口约19.36万余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超过26%。近年来,安居区以打造青年发展型县域为契机,从“友好”和“有为”两个方面入手,聚焦青年“急难愁盼”,构建起安居保障、就业创业、成长服务全链条政策体系,努力实现“安居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安居更有为”的城市愿景。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
栽种青年安居乐业“梧桐树”
走进凤凰街道的“安逸(驿)+青年会客厅”,处处可见安居区阵地建设的巧思。这里不仅是青年休憩的场所,更是集青年议事、电商直播和创业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阵地。
安居区深刻认识到,只有城市与青年共同成长,才能形成良性发展循环。为此,安居区提出,要积极搭建青年建功平台,持续提优青年成长环境,全力打造青年发展型县域示范标杆,让“安逸安居”与“有为青年”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这种双向赋能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更体现在具体服务中。
聚焦青年住房需求,安居区首批建设青年驿站提供100张床位、在建保障性租赁住房670套,构建起短期免费、安家无忧的安居体系,让青年在安居找到“栖息港湾”。
来自重庆的应届生龚宇的经历颇具代表性:提前三天申请,入住青年驿站第二天就成功通过遂州英才面试拿到offer,“温馨的青年驿站为我们提供了逐梦路上的温暖港湾,体现了安居招才引智政策的满满诚意。”
城市温度还延伸至子女入学、创新创业等领域。安居区打造首家医疗机构办托育模式,可提供80个托位,并将托育服务纳入政府民生实事,为青年家长解决育儿难题。设立遂宁市首个区级“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站”,构建起从学习到就业、从创业到发展的全方位、立体化具有安居特色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通过出台“青创计划”“安居菁英”等一揽子政策,以“真金白银”助青年创业。
当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必定以热情反哺。安居区三家镇西部计划志愿者夏玉颖化身“新农人”主播,半年内带动农产品销售超20万元,策划直播活动4场,助力“三家大米”“大安舒牛肉”等特色产品实现“云端突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展现出青年与城市的良性互动。
从安居保障到民生关怀,从政策托底到公益反哺,安居以务实举措栽下青年安居乐业的“梧桐树”。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安居区已成功吸引870余名高校毕业生扎根这片热土,累计回引培育3755名“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搭建青年干事创业“大舞台”
10月底,2025年安居区“青马工程”暨西部计划志愿者培训班现场气氛热烈,70名新招募志愿者齐聚一堂,为奔赴基层积蓄力量。
培训紧密结合基层志愿服务需求,从理论课程、实地教学、心理辅导、交流研讨四个方面开展培训。通过多元化教学安排,有效助力志愿者实现从“身份”到“能力”再到“心理”的三重转变,为他们在基层“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出培训室,志愿者李翠莲感触颇深。她说:“此次培训不仅增强了我的理论素养,更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明晰了奋斗方向,强化了我为民服务的理念,受益匪浅。”
举办系列青年培训活动,是安居区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立足岗位、青春建功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安居区推动青年成才建功和城市建设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打造青年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让青春力量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引导广大青年在重大项目、重要产业一线担当作为。23支青年突击队主动投身在生产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展现担当、体现作为。黄巧灵等13名青年人才入选“我们村的年轻人”省级人才库,青年力量正以“生力军”姿态深度参与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
引导广大青年成为城市文旅的体验者和传播者。当非遗技艺邂逅现代设计,当体育赛事激活城市活力,一股股文旅新风潮的兴起,离不开青年群体的积极参与和创意赋能。依托汽车学院、工程学院青年聚集优势,安居区打造“安居时光里”等一批青年主题消费街区,成为青年人消费的热门打卡地。
引导广大青年在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引领风尚,深化青年志愿服务行动。全区注册青年志愿者2.1万人,今年以来发布志愿活动328场,累计服务时长2.89万小时;组织开展大学生兼职团(工)委副书记活动,遴选16名本地优秀青年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强化基层团组织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从赋能培训到产业担当,从青年消费街区到乡村治理一线。如今,无数青年在安居这片热土上大显身手,将个人理想融入区域发展蓝图,奏响了“此身安居处,青春正当时”的昂扬乐章。(欧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