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昆铁路于2022年12月26日全线建成通车,从西昌到成都的铁路旅行时间由原来的11小时缩短至最快2小时55分钟。两年多来,“复兴号”飞驰在崇山峻岭间,承载着500余万凉山人民走出大山、通达四海的梦想,带来了扩大开放、跨越发展的崭新机遇。
古道变通途:新成昆铁路激活凉山发展新动能
总里程达650公里,其中老成昆铁路378公里,新成昆铁路272公里。老成昆铁路途经甘洛、越西、喜德、冕宁、西昌、德昌6县(市),设计时速80公里,全线长1095公里,凉山西昌至成都段线路长562公里。新成昆铁路同样覆盖上述6县(市),均设有客运车站,其中西昌西站站房面积15000平方米;该线全长910公里,凉山段长272公里,西昌至成都段线路长340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
新成昆铁路全线开通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结合凉山州客流需求,动态增开动车组列车,优化运行组织,陆续开行“夕发朝至”全列卧铺列车、“熊猫专列”旅游列车及夜间动车组列车,更好满足旅客多元化出行需求。新成昆铁路旅客到发量逐年增长,显著提升了沿线群众出行便利度。2025年1至10月,新成昆铁路凉山境内累计完成旅客到发量1338.8万人次(其中到达675.7万人次,发送663.1万人次)。其大容量、高效率的旅客输送能力,有力支撑了凉山彝族火把节、邛海湿地马拉松等200余场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
“坐着动车游凉山”成新风尚,文旅消费持续升温
新成昆铁路将凉山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有效激发了民众出游热情,“坐着复兴号游凉山”“乘动车享阳光之旅”正成为新兴出行风尚。文旅、交通、农业等相关领域协同发力,共同推动凉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新成昆铁路动车组开行以来,凉山州旅游热度持续攀升。2023年,全州共接待游客49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2.75亿元。2024年,全州接待游客6208.3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7%、20.08%。2025年1至9月,全州接待游客6324.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4.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62%、23.57%。2025年“火把月”期间,全州接待游客165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2.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85%、20.76%。新成昆铁路带来的客流集聚效应和消费活力,为凉山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区位优势显现,工业发展动力强劲
新成昆铁路显著增强了凉山招商引资的“磁场效应”,大幅降低企业家和投资客商考察洽谈的时间成本,有效提振投资信心。埃普诺年产30万吨硅碳负极材料、中原钛业年产4万吨高纯钛及钛合金深加工、环联巨能先进储能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凉山,其投资决策充分考量了当地日益完善的交通物流条件。西昌西站带动高铁新城加快建设,道路、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加速完善,周边区域已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2024年,德昌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08.81亿元,较2021年增长26.5%。
凉山州充分发挥动车带来的辐射带动效应和要素集聚功能,积极承接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以打造千亿级工业集群为目标,加快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导、钒钛等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持续深化攀西国家战略资源新开发试验区、国家钒钛战略材料基地、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加快构建“1+3”现代工业体系;重点引进一批链主型、支柱型、龙头型重大产业项目,大力招引知名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等,以“产业发展攻坚”主题年行动为牵引,瞄准“高”“新”“精”等关键“赛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凉山品牌”走出去,乡村振兴持续发力
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不仅将客商引入凉山,促进农户与经销商的持续对接,更助力农特产品走出大山。依托铁路物流通道,农产品运输时效显著提升,部分品类实现“当日达”“定时达”,有效保障了水果等生鲜产品的品质。乘着动车飞驰的东风,西昌的葡萄、草莓,甘洛的八月瓜、人参果、砂糖橘,越西的贡椒和“清甜香”烤烟,喜德的优质生猪、花椒、阉鸡及草食牲畜,冕宁的苦荞麦、甜樱桃,德昌的枇杷、葡萄等特色产品,以及会理石榴、雷波脐橙、盐源苹果等区域公用品牌,纷纷拓展云南、四川、广东、浙江等地市场,加速走向全国。大凉山农特产品正成为优质优价的代名词。依托“建基地、强带动、做精品、扬品牌”的发展路径,凉山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已成为富民兴商的不竭源泉。
下一步,凉山州将以“筑通道、填留白、促开发”为思路,加快构建现代化铁路网,写好凉山资源能源、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三篇大文章”,积极培育“高铁+文旅”新业态,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完)